- 陈肖英;
论文基于2016年在荷兰中餐馆、2018—2023年间在浙江文成与青田陆续收集的田野调查资料,运用嵌入理论,探究荷兰薯条店何以成为华人经济行为的重要选项以及各类社会关系网络嵌入对华人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认为,荷兰华人经营薯条店的经济行为,不能简单地视为“本土化”现象,也不能归因于“历史偶然事件”。荷兰华人选择开薯条店的经济行为深深嵌入于制度、市场、关系、文化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每一类型的嵌入都对华人开薯条店产生了挤压机制或牵拉机制。当来自制度嵌入、市场嵌入、关系嵌入、文化嵌入等不同维度、不同大小的挤压或牵拉关系作用于荷兰华人时,各种关系网络所产生的综合效应最终影响了华人经济行为的选择。
2023年04期 No.14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 郭笑蕾;
通过对跨国婚姻女性的访谈,考察全球化时代中日跨国婚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数女性因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而发生跨国流动,由于喜爱中国或从事中日贸易而来中国的日本男性增多,这增加了婚姻双方相遇的机会。不同于以往因国家之间经济差异、为追求阶层上升而发生的“上升婚”,中国女性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主体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多选择了学历、阶层类似的“同质婚”。跨国婚姻模式的转变,既有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带来的影响,也有女性在出生国经历的家庭关系以及个人自我主体性带来的影响。任何形式的选择都充满偶然性,跨国婚姻女性拥有越多的“移民特殊资本”,越能应对“同质婚”里的偶然和未知。
2023年04期 No.144 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 乐晋霞;魏红;
论文基于田野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特点及其家庭语言规划对华裔青少年中华语言文化传承的影响。认为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和冲突性,具体体现为多元的家庭语言意识、矛盾的家庭语言管理和被动的家庭语言实践。多元的家庭语言意识促进了青少年相对包容开放的文化态度的形成和对“多元文化者”身份的接纳与共存,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中华文化身份的理解与认同;相背离的语言愿景与家庭对子女语言学习投入会对其语言学习态度产生误导,导致中文学习动机出现弱化倾向;自发形成的强口语与弱读写的家庭语言实践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了解与传承。
2023年04期 No.144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