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

  • 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若干问题再思考

    张秀明;

    论文在多重视角下,回顾了海外华侨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海外华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梳理分析了战争中华侨的悲惨处境、战争给华侨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战争给华侨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认为就华侨与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而言,它不只是一部爱国史、贡献史,也是一部苦难史、奋斗史、变迁史。从多重视角下来重新审视、理解华侨与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的关系,十分必要。当前学界对这段华侨史的研究还有诸多可拓展的空间,需要从正确的二战史观来审视,拓展视野,提高站位,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与研究这段历史,从中获得更多启示。

    2025年03期 No.151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中国二战史观视域下的海外华侨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张国雄;刘进;

    论文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视角,基于中国的二战史观,介绍了华侨全程参与和全面参与二战的过程与形式,阐述了华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的重要意义。华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胸怀世界正义和平,心系人类前途命运,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依靠的重要力量,也是唯一全程、全面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社会民间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们的壮举丰富了中国“二战史观”的内涵,开阔了研究视野,更向学界提出了加强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助力重塑中国“二战地位”的时代命题。

    2025年03期 No.151 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 华侨对中国共产党抗日策略与路线的积极响应——以华侨奔赴抗大求学为例

    张绍春;虢啸虎;

    论文回顾了抗战期间华侨奔赴抗大求学概况,分析了华侨奔赴抗大求学的影响因素、华侨奔赴抗大途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华侨与抗大积极的交互影响。抗战时期,众多华侨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和全面抗战路线,积极主动地奔赴抗大求学。这些人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中共各级组织选派而来的;二是从国内各地自发而来的;三是直接从国外归来,从国外归来的华侨大多来自东南亚。中共报刊的宣传和华侨社会三大支柱的影响,是促使这些华侨投奔抗大的主要因素。他们克服了路途上诸多困难与挑战,在抗大接受教育和锻炼,成为革命战士、军政干部和栋梁之才。同时,华侨进抗大求学,扩大了抗大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从经济上支持了抗大扩大办学。

    2025年03期 No.151 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 超越“南侨机工”——抗日战争时期华侨机工回国服务新探

    黄晓坚;

    针对以往论著存在着一些史料记载混乱、研究视野局限、学术结论不详等问题,论文对华侨回国机工人数、分布、流动情况以及牺牲、定居、复员比例,提出了新的见解。研究显示,战时回国服务的华侨机工来自世界各地,除了“南洋华侨机工服务团”外,海外侨社组织回国服务的机工团队和自行零散回国的机工还有很多。他们广泛服务于前线和后方,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共抗日根据地甚至海外战场均有分布,其总数约达4000人。南侨总会招募的约3200名机工只是其中的主体部分,而真正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服务的机工则只有约3000人。从国民政府侨委会的有关统计推论,战后华侨机工健在人数至少有1748人,其中有超过936人复员回到了侨居地。

    2025年03期 No.151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动态信息_书讯

  • 《新加坡现代中医之生成——政府和民间组织的作用与互动(1867—2013)》出版

    <正>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妍所著的《新加坡现代中医之生成——政府和民间组织的作用与互动(1867—2013)》一书于2025年5月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全书共分6章。该书将新加坡中医的发展放置于殖民医学史和海外华人研究的脉络中讨论,聚焦政府与民间中医组织这两个主体,分析两方的作用以及协商互动,以长时段纵深观察,描绘了新加坡中医长期演变和本土适应的全景及动态视角,展现了移民与殖民交织中另一种现代化的可能,回应了海外华人现代化、跨国网络、多样现代性等议题。

    2025年03期 No.151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 《中国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建构研究》出版

    <正>由浙江大学的金进所著的《中国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建构研究》一书于2024年12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将“中国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构成”放在百余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的整体发展脉络中予以考察,不仅关注东南亚华文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特征,更重视“中国文学”对于东南亚华文文学建构的独特价值。通过对百余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的串联,及其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相关现象的聚焦,挖掘并梳理中国文学对东南亚华文文学传播与接受这一重要创作传统。

    2025年03期 No.151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 《中国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建构研究》出版

    <正>由浙江大学的金进所著的《中国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建构研究》一书于2024年12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将“中国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构成”放在百余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的整体发展脉络中予以考察,不仅关注东南亚华文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特征,更重视“中国文学”对于东南亚华文文学建构的独特价值。通过对百余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史的串联,及其对东南亚华文文学相关现象的聚焦,挖掘并梳理中国文学对东南亚华文文学传播与接受这一重要创作传统。

    2025年03期 No.151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新移民与留学生

  • 华侨华人在南欧中国留学生社会网络中的呈现、作用与影响:基于西班牙的考察

    王子刚;彭楚雯;

    论文以南欧代表性国别西班牙为切入点,梳理了西班牙中国留学生概况,并通过对30位中国留学生的深度访谈,探讨了其社会网络中华侨华人的呈现、作用与影响,揭示了华侨华人作为兼具制度嵌入性和文化同源性的中间群体的独特价值。研究发现,华侨华人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扮演了多重关键角色:在学习生活方面,他们提供实质性支持,协助解决入学手续、学业难题等;在经济层面,通过货币兑换和提供兼职机会缓解留学生的经济压力;在情感交流中,成为倾诉对象,帮助排解孤独情绪,构建“类家”关系;在社交活动中,作为“同行者”和“搭桥者”,拓展留学生社交圈群,连接本地社区资源。实证分析表明,留学生社会网络中华侨华人的数量对其留学生活满意度、机会感知以及留在西班牙发展的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025年03期 No.151 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 1.5代国际移民身份认同研究——以西班牙1.5代华人移民为例

    史志龙;

    论文以生活在西班牙的1.5代华人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聚焦其身份认同的动态演变与重构过程,并进一步揭示了促成这一转变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显示,1.5代华人移民并非简单处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的中间地带,而是一个拥有独特文化轨迹、心理过程与认同模式的跨代际群体。1.5代华人移民的身份回归受到四方面的影响:校园教育与社会歧视构成边缘化经验,削弱主流归属感;节庆仪式促使文化情感内嵌于日常,强化身份归属感;中西两国的发展对比引发认同转向;社交媒体拓展了情感归属的空间边界。1.5代移民的认同重建并非线性回归,而是在多重语境中不断协商与演化的过程,体现出非传统移民地代际认同建构的独特路径。

    2025年03期 No.151 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海外华商

  • 海外华商资产分布格局与发展规律——以ORBIS全球企业为主的分析

    陈方豪;吴战篪;杜文馨;赵子乐;周圣楷;

    族裔经济是国际移民研究的重要领域,比较海外华商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态势,不仅有助于拓展现有理论视角,也能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提供参考依据。论文基于ORBIS全球企业数据库,综合国内外历史学、族群研究、移民研究的相关结论、数据和方法,解决华商身份的识别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全球范围内华商企业进行了系统性量化分析,估算其资产规模及分布格局,并归纳其发展规律。研究发现,海外华商资产分布区域广泛且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和北美(尤其是避税港),行业多元化且以传统行业为主导。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华商资产发展与所在国经济发达程度无显著关联,而是与移民人口、制度环境、文化相似性、地理邻近性密切相关。

    2025年03期 No.151 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 空间拓展与行业突破:南非新华商的韧性发展路径探索

    陈凤兰;

    论文通过个案访谈和追踪调研,以南非新华商为研究对象,从历时性、整体性、实践性的视角,回顾该群体在南非的商业活动,并结合南非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分析新华商在经济层面遇到的新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显示,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快速发展,南非新华商规模迅速扩大。然而,由于经营的同质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治安的恶化,2010年后新华商的发展开始面临严峻挑战。对此,新华商采取了“空间拓展与行业突破”的发展策略,发挥中国制造的多样化优势,调整经营模式,并与其他族群展开合作,以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这些举措表明该群体在南非的融入程度日益加深,并展现出新时代新华商的韧性特征,这也是新华商在南非保持特色与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2025年03期 No.151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侨乡研究

  • 新中国成立初期侨务政策的地方实践探微——以广东侨乡合作化中的华侨问题为例

    秦程节;

    论文介绍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前的广东侨乡社会概况;梳理了广东侨乡合作化中涉及华侨身份和利益、侨农关系的和谐等问题;总结了广东侨乡合作化中华侨问题的解决办法。农业合作化期间,由于对归侨侨眷群体的特殊性认识不够,加之政策执行的偏差,导致产生一系列华侨问题,对广东侨乡农业合作化运动造成负面影响。对此,党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纠偏。在国家侨务政策的指引下,遵循“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原则,妥善处理了上述问题,巩固和扩大了华侨爱国统一战线,激发了广大归侨侨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成功实现广东侨乡的社会主义改造。

    2025年03期 No.151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投稿须知

    <正>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编辑出版的标准和法规,使本刊的编辑出版更加规范化,敬请作者赐稿时遵照如下规定:一、学术论文一般应包括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名及邮编、相对应的中英文关键词(3~5个)和摘要(100~300字)、正文、注释等几个部分,并依此顺序排列。论文的题注和作者简介均使用脚注。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工作单位、职务及职称等项;如属合作撰写,则需分别注明。

    2025年03期 No.15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征稿启事

    <正>《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是国内刊登华侨华人研究成果数量最多的刊物,1998年以来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入选2011年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8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A刊核心期刊。本刊坚持学术性和原创性,密切跟踪学术前沿,注重学术创新。辟有“专论特稿”“分析探讨”“史海探源”和“书评书介”等分类栏目以及“国际移民研究”“侨乡研究”“新移民研究”等专题栏目。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

    2025年03期 No.151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4K]
  • 征稿启事

    <正>《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是国内刊登华侨华人研究成果数量最多的刊物,1998年以来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入选2011年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8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A刊核心期刊。本刊坚持学术性和原创性,密切跟踪学术前沿,注重学术创新。辟有“专论特稿”“分析探讨”“史海探源”和“书评书介”等分类栏目以及“国际移民研究”“侨乡研究”“新移民研究”等专题栏目。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

    2025年03期 No.151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4K]
  • 下载本期数据